王霞,女,46岁,汉族,中共党员,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现任应用英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校学科教学(英语)带头人,海林市柴河高级中学副校长(挂职),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专家。曾于2012年赴澳大利亚研修,2019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访学。从教24载,她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对待教师职业,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将一颗赤诚的心献给了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政治立场坚定、恪守教师职责
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严格遵守宪法及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在原则问题上能够明辨是非,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具有和谐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师德形象。树立献身教育的职业理想,具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主动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二、倾心教育事业、甘于无私奉献
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渐成长为教研室主任、教学副院长。无论担当哪一个角色,她都以强烈的责任感、无私的爱心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她常常加班加点处理各项事务,为了不耽误学生白天的学习,她把和学生谈心、谈话的时间都放到了晚上,常常因门卫工作人员要锁楼门,而被催促着离开办公室。有一次,她所教的一名女同学精神状况特殊,担心学生自己在医院害怕,她陪着学生在南山医院狭窄的病床上住了一夜,一直尽力安抚学生,直至家长赶来。2023年她作为我校首批赴乡村基础教育挂职教师,到柴河开展工作。工作中她克服距离远、冬天路况差等多重困难,牢记使命、立足已任、全力帮扶。她深入教师、深入课堂,关爱留守学生。结合学科特点,针对新高考改革以来英语学科的考试变化,她深入教研室,与英语教师们一起研究,一起分析,讨论如何有效进行课改。利用学校每周四的教职工集中例会时间,为全体教师进行科研专题指导。从科研项目的题目选择、报告撰写、后期推进,到教研论文的书写、选刊与投稿等方面为全体教师进行全面讲解。经常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帮助老师们改论文、选课题,她的热情、真诚与耐心感染、打动了每一位老师,带动了学校教学风气、科研风气的良性发展。
三、治学作风严谨、指导学生成长
自2000年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一线,治学作风严谨,要求学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注重知识积累与全面发展。由她指导的学生在国内高级别专业竞赛中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如毛阿成、黄子键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黑龙江省赛区一、二等奖,李湛雄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周玉琴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语法挑战赛三等奖。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她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指导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和物理电子与工程学院学生共同组建团队、文学院学生与法学院学生共同组建团队,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专业+外语”的研究,实现了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有效结合。同时,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设计考研计划,从专业选择到复习策略,耐心诚恳、不计回报地为学生出谋划策。由她悉心指导的十余名学生先后成功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学生们的成绩让她感到欣喜,更成为她继续潜心教育教学的动力。
四、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致力科学研究,依托参与的国家社科项目、主持的省级教改项目获得教学成果奖、科学研究奖多项。作为导学思政团队负责人、精品课程负责人,努力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进一步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联合共青团牡丹江市委员会、牡丹江市外事办、牡丹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及牡丹江市委史志研究室开展牡丹江市大学生党史翻译大赛,通过比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传承“雪城”牡丹江红色革命传统,激励广大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大赛收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牡丹江日报、牡丹江晨报、东北网相继对赛事进行了报道,推动了牡丹江地区高校翻译教学与科研的发展。